本页是<阳泉市平定县教育局>介绍页面,非官方站点,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信息

阳泉市平定县教育局

阅读:605 页面更新时间:2016-06-29 10:16
单位介绍
古州平定,素有重教化、开民智的传统,从宋末冠山书舍到元代“太原惟冠山书院显于时”,清以来更以“文献名邦”称誉三晋,可谓重教兴学传统一脉相承,崇尚文化遗风源远流长。清末民初,平定教育顺应时势,兴学育人卓有成效,近代才女石评梅名震京城,1903年,冠山书院改建为平定中学堂,成为全省早的中学之一,至1937年停办,培养了大批人才,卢沟桥事变后,平定教育“百花纷谢”,中学教育陷入停顿,形成“断裂层”。
   1947年,全县解放,教育在百端待举中起步,广大人民因陋就简,艰苦办学,平定教育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1950年,各区建立联校制,到1954年,全县有高小315所,民办高小14所。1956年,兴建平定中学等四所中学,开始招收初中新生,1961年,平定中学创办高中班。1964年,《山西教育》、《山西日报》先后报道了红色山乡教师张瑾瑶在黑尖山下创办红育口学校、艰苦办学的先进事迹,受到省主要领导的高度赞誉,被授予“山乡模范教师”称号,并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66年开始的十年浩劫,全县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遭到破坏,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不可弥补的巨大损失。
 1976年,“十年动乱”结束,平定教育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委、县政府正本清源,拨乱反正,恢复教育秩序,着手加强基础教育,狠抓教育结构调整。1984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三五年内赶上全省水平,恢复文化县声誉”的口号,了一系列尊师重教、进行教育改革和开展集资办学的政策,逐步形成了义务教育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的办学体制,为平定教育的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1984年,我县西锁簧村在村支部书记李岱亨的带领下,集资40万元新建起一所园林风格的宫殿式学校,标志着全县以改善办学条件为突破口,以实现“一无两有三配套”为目标的集资办学高潮的到来。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全县中小学的教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教育质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基本形成了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三教统筹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1985年,国家颁布《义务教育法》,提出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战略决策,我县基础教育开始步入法制化发展轨道,教育投入形成了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力量办学和人民群众踊跃办学的新机制。由于在提高教师待遇,多渠道集资办学方面成绩显著,我县在1988年被国家教委、财政部联合命名表彰,成为集资办学、改善教师生活条件的教育先进县。1990年,全县再掀集资兴学高潮,有的乡镇成立了教育基金会,我县前小川村老退伍军人李德胜拿出大半生省吃俭用的积蓄两万元成立了全县农村教育基金会。1993年,县委、县政府在象征平定悠久文化历史的冠山树立“集资兴学纪念碑”,对人民兴学壮举列名表彰,昭示后人。教育投入的持续增加,加快了办学条件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我县教育的全面发展,1995年,被省政府验收为“两基合格县”, 1998年,被省教委表彰为实验教学普及县和电教工作先进县,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德育示范县”。1999年,被省政府授予“山西省教育先进县”称号。
    围绕“科教兴县”的发展战略,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乡镇职业中心为网点的职业教育网络,教育服务经济的效应初步显现。1985年,我县被省教委命名为“基本扫除文盲县”,1990年被省政府表彰为“扫除文盲先进县”,1996年,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副主任王明达先后亲临理家庄视察职业教育工作,对其以科技为先导,农、科、教相结合,勇于探索、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给予充分肯定。
    进入21世纪以来,全县教育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围绕创新和发展的工作思路,建立和完善了“以县为主”新的教育管理体制,依法治教,深化改革,确保投入,强化管理,教育工作迈入健康、和谐、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基础教育扎实巩固,“两基”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素质教育向纵深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教育布局结构不断趋于合理,在实现教育内涵发展、规范发展、均衡发展诸多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2年以来,我县先后被省人民政府表彰为“中小学危房改造先进县”、“‘两免一补’工作先进县”、“科教兴县先进单位”、“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达标县”,被省教育厅表彰为“基本满足幼儿学前三年教育县”、“九五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县”、“农村成人教育先进集体”、“教育督导工作先进集体”、“幼儿教育先进县”、“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被被省教育厅、省监委、省纠风办、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省新闻出版局联合表彰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被省教育厅授予山西省“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先进县”。平定一中顺利通过山西省示范高中复验。2002年1月,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莅临我县视察,对我县基础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教育资源逐步实现合理配置,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从2002年开始,本着“加强小学,调整初中,巩固高中”的原则,全面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采取“扩、改、撤、并、摘”等措施,优化学校布局,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中小学总数由315所降至174所,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有效整合。2004年,被省教育厅表彰为“调整中小学布局先进单位”。2002年6月15日,中小学危房改造捐资仪式在县城绿地广场隆重举行,标志着全县新一轮改善办学条件攻坚战正式打响。经过历时四年的改造,实现了全县校舍无危房,改造总面积达到了58000平方米,其中新建学校27所,改扩建26所,维修26所,总投资达3165.85万元。2005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先进县”。本着重点突破、分类推进的原则,我县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中小学城域网建设工程和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累计投资1600余万元。到目前,全县有98所学校配备了计算机教室,配备计算机总台数达到了4044台,155所学校接入了阳泉市城域网,入网学校占总校数的90%,生机比例达到16.3:1,高于义务教育标准化要求,初步形成了全县的基础教育网络。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各项目学校总计增加电视机229台,DVD229台,打印机154台,服务器26台,教师机332台,学生机780台,投影机26台,光盘资料168734张,极大地提升了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档次,顺利通过了省电教馆和省装备处联合进行的工程验收。
    在保证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同时,县委、县政府想方设法加大教育投入,2007年,累计投资达到了5000多万元,主要工程包括投资3600万元正在新建的东关学校,投资318万元实施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暖气取暖工程,投资70万元新建了实验小学操场,投资560万元完成了职业高中实训楼建设工程,投资624万元完成了全县中小学的远程教育工程,投资300万元修建了平定二中食堂。期间,还先后实施了实验小学扩建、平定一中塑胶操场和教学楼新建、平定三中暖气和厕所改建、青少年活动中心、机关幼儿园新建等工程,想方设法改善县直学校办学条件。对中小学体育器材、初中理化生仪器进行配套,新建、改建了12个标准操场,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加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构建和谐育人环境。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提高长效工作机制,制定了《平定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办法》,从教师队伍的管理体制、编制管理、素质要求的岗位职责、继续教育、考评和奖惩、考勤管理、录用调整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从2005年开始,实行城镇教师下乡支教制度,加快城乡教师交流,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圆满完成了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了师资结构和质量。2006年,教师工资实现上收到县,实行以县统筹,财政统一发放,保证了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发放。全县2967名中小学专任教师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97.5%。教育战线涌现出了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好教师于翠生老师和团结拼搏、勇争的先进集体平定一中等模范典型。2007年教师节,我县受到国家、省、市表彰的先进个人31人,其中,岔口联校教师赵芬莲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张庄联校教师王有平荣获“全国教师”。
    通过教师节组织先进事迹报告会,弘扬先进,进一步加强了师德教育。中小学德育工作坚持特色教育、安全教育常抓不懈。在抓特色教育方面,形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和基地教育三大特色教育,在全省得到了推广学习。学校安全方面,建立和完善了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同时,加大法制教育宣传普及力度。通过组织《新义务教育法》学习宣传活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法定职责,提高了依法履行职责、遵守法律规定的意识和责任。“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成绩突出,2006年被授予山西省创建“平安校园”先进单位称号。
    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按照民主科学、规范管理的原则,通过建立健全学校教育教学目标责任制和常规管理考核制度,狠抓检查落实,教育管理逐渐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的良性轨道。把规范办学行为列入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加以强化,严把教材征订关,加强对史、地、生、音、体、美等学科的考核和质量监控力度,严格按国家规定要求开全、开足各类课程。针对部分学校违反国家要求延长学生在校时间的问题,在全县范围内统一了中小学在校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严格按照“一费制”的要求,执行国家、省有关收费工作的文件精神,坚持收费公示、实行收费监督,使全县的收费工作进一步规范,教育乱收费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2006年11月,顺利通过了“山西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验收。从2003年开始,全面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围绕小学创特色、初中抓巩固、高中促提高的思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强学习型学校建设。充分发挥课题研究对课改实验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中小学新课程改革成绩显著,中小学JIP试验获全国先进单位。教育发展环境的稳定和谐与常规管理的到位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中考成绩综合评比多年来稳居阳泉市,高考成绩连年创新高,2005年,高考首批达线540人,有四名学子考入清华、北大。2006年全县高中应届生达线率全市、特尖生发挥稳定,达线总人数居全市前列。2007年,首批达线502人,平定一中学生赵永胜以653分摘取山西省文科状元桂冠。
    认真落实惠民政策,“普九”水平稳步提高。针对“普九”的薄弱环节,采取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办法,综合治理初中生流失问题。同时,通过大力实施扶贫济困保学工程、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和对孤儿学生救助等举措,进一步提高“普九”程度。2005年至2006年,全县共有18119名家庭困难学生享受“两免一补”补助资金300余万元,有4068人享受阳泉市万名贫困学生免杂费补助38.16万元。2006年,我县被省政府表彰为“两免一补工作先进县”。从2005年开始,对全县所有孤儿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救助,使每个孤儿享受从小学到高中12年全免费教育。2006年,全县6-11周岁适龄儿童人口数25578人,入学率100%;12-14周岁适龄少年人口数12128人,在校生数11799人,入学率97.3%。上学年初小学在校生数31066人,学年末在校生数31066人,学年内无辍学学生;上学年初初中在校生数16354人,学年末在校生数16131人,学年内辍学223人,辍学率1.4%。15周岁人口数4464人,受完初级教育人数4464人,初级教育完成率100%;17周年人口数5211人,受完初级中等教育人数5033人,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6.6%。残疾少年儿童52人(其中三类残疾33人),全部随班就读,入学率为100%,进城务工子女467人,全部入学。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普及各项指标都达到并超过了标准要求,2006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义务教育标准化达标县。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和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职业教育发展方面主抓了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和提高就业率三项工作。先后与青岛黄海学院等七家办学单位签定了联合办学协议。通过中介安置、校企挂钩、“订单”培养、自主择业、联合办学等形式,职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了96%以上。2006年,被省教育厅表彰为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成人教育成绩突出,2002年被省教育厅表彰为全省“成人教育先进集体”;2006年被省政府表彰为“科教兴县”工作先进单位。幼儿教育扎实巩固,2001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基本满足幼儿学前三年教育县”,2003年被省教育厅表彰为“幼儿教育先进县”。2006年投资近800万元,新建了幼儿园2所,改扩建了幼儿园(班)6所(个),11月份,顺利通过了省“基本满足幼儿学前三年教育县”复查验收。民办教育稳步发展,我县现有民办学校17所,其中幼儿园1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所,培训学校6所,在校学生1977人,教师总数155人,民办教育机构固定资产达933.2万元。
教育在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发展要求,并作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首要内容。
    随着《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国家对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义务教育的实施水平成为考核各级政府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
    近年来,我县提出了“实施五大战略,实现四县目标”的发展要求,力争在狠抓大项目、统筹城乡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体制创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建设富裕、文明、生态、诚信、开放、和谐平定步伐,全面开创我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五大战略”中将“科教支撑”摆在重要位置,就是要强化教育优先、适度、超前发展的重要性,始终坚持“科教兴县,先兴科教”,把进一步发展经济建立在科技教育的支撑点上,树立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行为,努力履行县政府在教育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
    人民教育政府办,我县先后了《平定县教育十一五计划和2020年规划》、《关于进一步调整学校布局的实施意见》、《平定县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县四大班子领导经常深入中小学搞调研,切实了解基层情况,帮助学校解决办学中的突出问题。县人大和介绍坚持对全县教育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执法检查和教育视察,对落实教育法律法规的情况、就基础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门的执法检查和教育视察,为政府科学规划、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以提高认识为基础,以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为手段,使得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法律法规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落实,在全县逐步形成了“党以兴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兴教为荣”的强大合力,有力推动和促进了全县基础教育工作和谐健康发展。
    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学174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普通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2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民办普通学校1所,小学145所(不含教学点57个),职业中学3所,少体校1所。全县教职工总数3133人,其中小学1532人,初级中学1042人,普通高中421人,职业中学138人。在校学生50184人,其中小学生28592人,初中生14374人,普通高中生5784人,职业高中生1434人。

免责声明:
此页是生活办事服务信息。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单位资料
单位地图